臥式動平衡機校正傳動軸的步驟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申岢編輯部
- 來源:上海申岢動平衡機制造有限公司
- 發布時間:2025-10-18
- 訪問量:11
臥式動平衡機校正傳動軸的步驟 一、設備預檢與工件定位 在啟動校正流程前,需對臥式動平衡機進行系統性預檢。首先檢查驅動電機的潤滑狀態與皮帶張力,確保傳動系統無異響;隨后驗證傳感器的靈敏度及信號傳輸線路的完整性。將傳動軸平穩放置于平衡機主軸上時,需采用三點支撐法,通過百分表微調軸向間隙至0.02mm以內,同時利用激光對中儀校正徑向偏差,使軸端面與平衡機基準面形成精確的共軸線。
二、動態參數采集與矢量分析 啟動平衡機后,傳動軸將以預設轉速(通常為工作轉速的60%-80%)勻速旋轉。此時,加速度傳感器與位移傳感器將同步捕捉軸系振動信號,數據采樣頻率需達到5kHz以上以確保頻域分析精度。通過傅里葉變換將時域信號轉化為頻譜圖,重點識別與轉速頻率成整數倍的特征諧波。在矢量分析界面中,不平衡量以極坐標形式呈現,需特別關注幅值超過0.1mm/s2的振動峰值及其相位角分布。

三、配重方案優化與實施 根據矢量分析結果,采用離散傅里葉變換(DFT)算法計算最優配重位置。對于多級傳動軸,需建立軸系剛度矩陣模型,通過迭代計算確定各節點的剩余不平衡量。配重實施時,優先選擇鉆孔去重法:使用數控鉆床在指定位置加工直徑2-4mm的盲孔,單次去重量控制在軸總質量的0.1%以內。對于重型軸系,可采用焊補配重法,需嚴格遵循ISO 10418標準控制焊接熱輸入量。
四、多級校正與復合驗證 首次校正后,傳動軸需進行二次平衡測試。若剩余不平衡量仍超過ISO 1940標準的G6.3等級,需啟動復合校正模式。此時應結合頻譜分析與階次跟蹤技術,區分出由軸承故障或聯軸器偏心引起的次生振動。對于存在多階不平衡的復雜工況,可采用時頻域聯合分析法,通過小波包分解提取特定頻段的振動特征,最終生成包含3-5個校正點的優化方案。
五、環境參數校正與數據歸檔 在最終驗證階段,需模擬實際工況參數:調整環境溫度至±5℃波動范圍,加載模擬扭矩至額定值的80%,并保持30分鐘熱平衡。平衡精度驗收需滿足以下標準:振動烈度≤1.8mm/s,振幅≤0.12mm,且相位角重復性誤差<±3°。完成校正后,應將軸號、校正日期、剩余不平衡量等數據錄入MES系統,并生成包含三維矢量圖、頻譜對比曲線的電子報告存檔。
技術延伸:對于高精度傳動軸(如航空發動機附件傳動軸),可引入激光干涉儀進行非接觸式測量,其空間分辨率可達0.1μm。在復合校正中,建議采用遺傳算法優化配重方案,通過設置最大迭代次數(如200次)與適應度函數閾值(如0.95),實現多目標平衡優化。此外,對存在裂紋擴展風險的軸系,應配合超聲波探傷儀進行實時監測,確保校正過程的安全性。
中文版
English